口诛笔伐
口诛笔伐 (口誅筆伐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kǒu zhū bǐ fá,口诛笔伐是中性词。。。。

拼音读音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怎么读
注音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ˊ
繁体口誅筆伐
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例子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对封建主义文化毫不留情地展开了口诛笔伐。
正音“伐”,不能读作“dài”。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辨形“诛”,不能写作“洙”;“伐”,不能写作“代”。
近义词大张挞伐
英语denounce by tongue and open
俄语казнить пером и словом
日语口頭であばき,文章で責める
德语etwas mündlich und schriftlich verurteilen
※ 成语口诛笔伐的拼音、口诛笔伐怎么读由吾读文学网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口诛笔伐)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 博学多闻 |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 初生之犊不畏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 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 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 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 患难与共 |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 鸿鹄将至 |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 寿元无量 | 寿元:寿命;无量:没有限度。祝人长寿的颂辞。 |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 慷慨悲歌 |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
| 发号施令 | 发、施:发布;下达;号:号令、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进行指挥。 |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 是非曲直 | 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
| 挥戈反日 |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拨;是非:指口舌纷争。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 |
最近成语拼音查询:
更多成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