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断
词语解释
武断[ wǔ duàn ]
⒈ 主观轻率地判断。
英arbitrary decision; subjective assertion; with high hand;
引证解释
⒈ 以威势妄断是非。
引《史记·平準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司马贞 索隐:“谓乡曲豪富无官位,而以威势主断曲直,故曰武断也。”
⒉ 谓妄以权势独断独行。
引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州里行信让之风,乡曲除武断之患。”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野有羣行之盗,里多武断之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邑人 赵阎罗,原漏网之巨盗,武断一乡。”
⒊ 只凭主观作判断。
引唐 刘禹锡 《祭虢州杨庶子文》:“比阳 布和,战地尽闢; 寿春 武断,姦吏夺魄。”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著书的既不曾秉笔直书,我説书的便无从悬空武断。”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我们 中国 的女界,对于这世界的妇人问题,有点兴趣没有,我可不敢武断。”
⒋ 主观,盲目自信。
引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吾以古文称《尔雅》,鲜不疑吾为武断,为狂诞;吾岂无以自信哉?”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名字》:“有时也自己想:这实在太武断,太刚愎自用了。”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三幕第一场:“非常傲慢和武断,是不是?”
国语辞典
武断[ wǔ duàn ]
⒈ 不顾情理是否持平而随意评决他人的是非曲直。
引《史记·卷三〇·平准书》:「或至兼并 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至若舞文的滑吏,武断的土豪,自有刑宰主之。」
反虚心 审慎
⒉ 非理性的判断。
例如:「从事学术研究切忌武断,否则便不够正确。」
最近近义词查询:
命名的近义词(mìng míng)
乌衣的近义词(wū yī)
静寂的近义词(jìng jì)
填补的近义词(tián bǔ)
分析的近义词(fēn xī)
察看的近义词(chá kàn)
河东狮吼的近义词(hé dōng shī hǒu)
各种的近义词(gè zhǒng)
合股的近义词(hé gǔ)
普通的近义词(pǔ tōng)
再现的近义词(zài xiàn)
娘舅的近义词(niáng jiù)
通同的近义词(tōng tóng)
裸露的近义词(luǒ lù)
合适的近义词(hé shì)
实在的近义词(shí zài)
因而的近义词(yīn ér)
争夺的近义词(zhēng duó)
公正的近义词(gōng zhèng)
得到的近义词(dé dào)
年景的近义词(nián jǐng)
应急的近义词(yìng jí)
航线的近义词(háng xiàn)
喷香的近义词(pèn xiāng)
随声附和的近义词(suí shēng fù hè)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