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词语解释
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
⒈ 原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
英gentle; balance of outward grace and solid worth;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end plainnes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文质斌斌”。
⒉ 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后汉书·章帝纪》:“敷奏以言,则文章可採;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 宗族文质斌斌,自 宋 至 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或从文雅见重。”
明 刘基 《梅颂》:“文质彬彬,德之仪兮。”
章炳麟 《论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譁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⒊ 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引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三折:“见如今御史臺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陈教授 文质彬彬从容不迫地说。”
国语辞典
文质彬彬[ wén zhí bīn bīn ]
⒈ 文采和实质均备,配合谐调。语出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也作「彬彬文质」。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镜花缘·第一五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近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
反龙骧虎步 俗不可耐
最近近义词查询:
日记的近义词(rì jì)
夏天的近义词(xià tiān)
忽然的近义词(hū rán)
鞭策的近义词(biān cè)
吹打的近义词(chuī dǎ)
期限的近义词(qī xiàn)
配偶的近义词(pèi ǒu)
明明的近义词(míng míng)
时光的近义词(shí guāng)
投机取巧的近义词(tóu jī qǔ qiǎo)
非法的近义词(fēi fǎ)
气息奄奄的近义词(qì xī yǎn yǎn)
遗作的近义词(yí zuò)
遵守的近义词(zūn shǒu)
奬励的近义词(jiǎng lì)
背景的近义词(bèi jǐng)
独身的近义词(dú shēn)
教导的近义词(jiào dǎo)
目标的近义词(mù biāo)
难题的近义词(nán tí)
购买的近义词(gòu mǎi)
随声附和的近义词(suí shēng fù hè)
地方的近义词(dì fāng)
贫民的近义词(pín mín)
庞大的近义词(páng dà)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