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n

准则

拼音zhǔn zé
注音ㄓㄨㄣˇ ㄗㄜˊ

繁体準則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准则[ zhǔn zé ]

⒈  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行为准则。

norm; standard; criterion;

引证解释

⒈  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唐 梁宝 《与赵神德互嘲》句:“赵神德,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準则。”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 汉 魏 古诗,以尽乎 郭景纯、陶渊明 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千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準则。”
陈毅 《六国之行》诗:“準则昭天下,精神重 万隆。”

⒉  以为标准或原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準则,臣不如 亮。’”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準则 尧 禹,绍述 商 周。”

⒊  犹标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自 鸡笼山,葱翠层迭,而 南山 南北峙,泛海者以 鸡笼 为準则也。”
1. 标准;原则。 《南齐书·张绪传》:“晋氏 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梁宝赵神德》:“宝 面甚黑,厅上凭案以待。须臾 神德 入,两眼俱赤。至阶前, 宝 即云:‘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准则?’答云:‘入门来,案后唯见一挺墨。’”

⒋  以之为准则。

《隶释·汉桐柏淮源庙碑》:“仲尼 慎祭,常若神在,君准则大圣,亲之 桐柏 奉见庙祠。”

国语辞典

准则[ zhǔn zé ]

⒈  法式、标准。也作「准式」、「准式」。

《晋书·卷四九·谢鲲传》:「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

法则

分字解释

※ "准则"的意思解释、准则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生活行为的准则规范,是做人的基本标准。有些人认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有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原来很简单。

2.恬淡待事,宁静致远是画卷的底色,精神的享受,知识的丰富,素质的提高,品质的培养,为生活添彩。家吃心中的信念,不变做人的准则,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奔向既定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日本和美国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他们越来越担心,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不再会自觉遵守国际准则。

4.言必信,行必果,令行禁止,是我们这所学校师生言行的基本准则。

5.所有公司无论大小、资产多少以及声誉如何都应遵从公平交易的市场准则,遵循法律规则。

6.个人的生活史,首先就是适应他的社团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行为模式和准则的历史。

7., 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

8.尊老爱幼,尊师重教,互相帮助,这些优良的品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言行准则里可是根深叶茂。

9., 没有强烈的爱,没有仁爱的心,没有以慈悲为怀为准则、以对世间众生的爱心为伟大的特征的上帝感激之忱,是永远得不到幸福的。

10.但是重点是,就精神分析师而言,行为准则的第一条就是,对於死亡本能只能半信半疑,对於真理的发现,对於在追寻途中,首次邂逅的真理的美丽面貌,也不要突然大喜过望地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