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ǒuyán

苟言

拼音gǒu yán
注音ㄍㄡˇ 一ㄢˊ

词语解释

苟言[ gǒu yán ]

⒈  不实之言。

⒉  随便发表意见。

引证解释

⒈  不实之言。

汉 刘向 《说苑·谈丛》:“恶言不出口,苟言不留耳。”
《新唐书·李翱传》:“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

⒉  随便发表意见。

《后汉书·郎顗传》:“愿访问百僚,有违臣言者,臣当受苟言之罪。”
李贤 注:“《论语》:孔子 曰:‘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明 刘基 《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春秋》非圣人莫能修之,夫岂可以苟言哉!”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妇言,不是花言巧语,嘴快舌长,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国语辞典

苟言[ gǒu yán ]

⒈  言语轻率不当。

《后汉书·卷三〇下·郎?传》:「愿访问百僚,有违臣言者,臣当受苟言之罪。」

分字解释

※ "苟言"的意思解释、苟言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父爱如海,博大而深沉;父爱如山,高大而庄重;父爱如雷,振聋发聩。在那不苟言笑的父爱里,我们读懂了至上的教育和真挚的关怀。父亲节到了,祝勤劳的父亲安康幸福!

2.汤用彤先生面容端严慈祥,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

3.他知道师弟虽然不苟言笑,修为却绝不在自己之下,为人严谨刚毅,爱憎分明,很得师父大罗散仙辜不群的喜爱,早晚有一天空桐山的掌教之位是他的。

4.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样子。

5.那些金源公司的小文员,小助理们看着平日里在公司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职场女魔头华丽丽变身女服务员,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把没吃完的烧烤打包带走。

6.黄老师虽然不苟言笑,却是个很和蔼的人。

7.王老师是个严肃的人,他平时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8.向云性格内向沉稳,外表慈祥平和,生活中不苟言笑,有长者风。

9.黄老师虽然不苟言笑,却是个很和蔼的人。

10.爸爸表面很严肃,不苟言笑,可内心很疼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