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

主体

拼音zhǔ tǐ
注音ㄓㄨˇ ㄊ一ˇ

繁体主體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的主要部分。

信的主体。

main body; main part; principal part;

⒉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主体和客体。

subject;

⒊  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犯罪主体。
国际法主体。

引证解释

⒈  指君主的统治地位。

《汉书·东方朔传》:“﹝ 接舆、箕子 ﹞使遇明王圣主……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 五帝 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

⒉  事物的主要部分。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 中国 的老百姓。”

⒊  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⒋  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国语辞典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中的主要部分。

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客体

⒉  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⒊  权利义务所赖以发生的称为「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如人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物 即为客体。

分字解释

※ "主体"的意思解释、主体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各种利益主体的明争暗斗,早有端倪可察。

2.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

3.本课题选取武汉市汉正街作为城市空间研究的背景,把活跃在汉正街内的搬运工群体作为主体行为研究的对象。

4.建筑立面采用朴实和简洁的处理方式,突出表现玻璃、石材与金属组合的时尚风格,主体与裙房有机组合、相得益彰。

5.为此需要对康德的自由主体进行辨析。

6.人是多么的虚幻啊!是多么的奇特、多么的怪异、多么的混乱、以及多么矛盾的主体!既是一切事物的审判官,又是地上的蠢材;既是真理的贮藏所、又是不确定与错误的渊薮,是宇宙的光荣兼垃圾。

7.无线电测量装备是海上靶场测控网的主体设备,由于目前条件的限制,未能对电波折射误差进行实时修正,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8.’98抗洪广场的主体建筑——驳船形建筑物的前面是一片水面,本来是用来接待游客时再现当时沉船堵口的壮观场面,如今已被展销中心用来养蚌育珠。

9.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

10.分析了经营权出让中因经营主体而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出了确定景区经营主体资格的指标和方法建议,希望对景区经营权出让实践乃至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措施有所裨益,并以为引玉之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