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地制

拼音dì zhì
注音ㄉ一ˋ ㄓˋ

词语解释

地制[ dì zhì ]

⒈  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⒉  土地制度。

引证解释

⒈  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汉书·贾谊传》:“地制壹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⒉  土地制度。 《魏书·崔孝芬传》:“府主 任成王 澄 雅重之。

熙平 中, 澄 奏地制八条, 孝芬 所参定也。”

分字解释

※ "地制"的意思解释、地制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二是明确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2.南岳衡山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区位优越,市场前景广阔,但必须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只要稍稍干预一下就可以了:在食盐中添加碘元素,分发维生素a补充物,因地制宜。

4.2006年,桑日县白堆乡因地制宜,利用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发展藏药材、糌粑加工,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

5.推行学分制将会面临师资、教学场馆及教学管理等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在实施时应遵循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和循序渐进等原则。

6.工程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採取最适合的施工方案。

7.要走“大农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8.摘要建筑节能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具体条件,因地制宜。

9.为了改变现状,他苦心孤诣地制订了这个计划。

10.官兵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用石子河沙做画、有的用藤条树蔓装点、还有的用水彩广告色在石头上作赋,整个野营区呈现出一片其乐融融的迷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