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xiáng

投降

词语解释

投降[ tóu xiáng ]

⒈  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

命令军队投降。

surrender; capitulate;

引证解释

⒈  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

唐 陆贽 《放淮西生口归本贯敕》:“其投降人等,权於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
辽 懿德皇后 《伏虎林应制》诗:“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疏》:“餘党怜其被脇,既已投降,悉从轻典,理合题知。”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为了革命,流血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投降与屈辱!”

国语辞典

投降[ tóu xiáng ]

⒈  停止抵抗,向对方降顺。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才经数合,只见樊爱能、何徽两个引取马军先走,右军溃散,只留步军千余人,尽解甲走诣北汉主军前投降。」
《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

投诚 降服 折服

反抗 抵抗 抗拒 受降

英语to surrender, surrender

德语Abtretung (S)​, Kapitulation (S)​, Unterbreitung (S)​, erlegen (V)​, erliegen (V)​, kapitulieren (V)​

法语se rendre, capitulation

分字解释

※ "投降"的意思解释、投降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因两个原因而反对这个做法。第一,日本人已准备投降,没有必要使用如此恐怖的武器攻击他们。第二,我不想见到第一个使用这种武器的国家是我国。

2.在八路军强大火力的攻击下,负隅顽抗的敌人最终还是缴械投降了。

3.甲申年,李自成破京师,东昌兵临城下之时,两卫世职多数投降,邓之荣奔走东阿,得乡兵五百余人,“遇贼数千,拒敌于白塔山”,邓之荣设伏,将之击溃。

4., 请默默地、带着尊严地投降,像人一样而不是像垂死的丧家之犬一样要求被放下这样他们能从悲惨中解脱。

5.七一了,本着党指挥枪的原则,我决定动用幸福部队,对你发动战争!阻击你的贫穷,击溃你的烦恼,俘虏你的压力,流放你的霉运,让你在幸福前乖乖投降!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日本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7.这伙凶残的匪徒已别无选择,他们要么负隅顽抗而身亡,要么投降而受正法;他们已是身陷绝境中。

8.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

9.七一建党节到了,党让我转告你:烦恼来了,要正“党”防卫;幸福来了,要“党”仁不让;财运来了,要一马“党”先;情运来了,就别“党”了,趁早缴械投降吧!

10.党让我转告你:烦恼来了,要正“党”防卫;幸福来了,要“党”仁不让;财运来了,要一马“党”先;情运来了,就别“党”了,趁早缴械投降吧。建党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