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一是

拼音yī shì
注音一 ㄕˋ

词语解释

一是[ yī shì ]

⒈  一概。谓一切。犹言统一的标准。全凭。

引证解释

⒈  一概。

《宋史·选举志六》:“度宗 咸淳 六年,命参酌旧制,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

⒉  谓一切。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

⒊  犹言统一的标准。

《宋史·食货志上一》:“时有古今,世有升降,天地生财,其数有限,国家用财,其端无穷,归於一是,则‘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之外,无他技也。”
《明史·刑法志一》:“律所不载者,则听之於敕,故时轻时重,无一是之归。”

⒋  全凭。

《儒林外史》第十回:“央媒拜允,一是二位老爷拣择。”

分字解释

※ "一是"的意思解释、一是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究其原因,一是唐家堡四周机关重重,步步陷阱,不速之客要想进入,难如登天。

2.但遇着较真者则大有困惑,因为古人对此莫衷一是,阐释滋繁,不过你只要了解弹涂鱼的习性,再仔细加以对照,就可以解释“蜮”为何有含沙影射的作用。

3.相对而言,反而是在预算案发表之前的热烈猜度,更令观察者觉得峰回路转,莫衷一是,而市民的心情,更随着赤字疑惑,加税、减税之说,而七上八落,患得患失。

4.对待批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闻过则喜,一是闻过则怒。

5.尽管美国教育史学界对卡茨的公共教育观莫衷一是,但是他的史学方法论却倍受重视,并得到一致的肯定。

6.天才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独创性。赫拉克利特

7.,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有诸种界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8.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趋势。

9.这个问题,已经辩论了两天了,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10.专家对恐龙的灭绝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