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huáng

惶惶

拼音huáng huáng
注音ㄏㄨㄤˊ ㄏㄨㄤˊ
组合动词 AA式

词语解释

惶惶[ huáng huáng ]

⒈  恐惧不安貌。

人心惶惶。
惶惶不可终日(形容非常惊恐,连一天都过不下去)

on tenterhooks; in a state of anxiety;

⒉  也作“皇皇”

引证解释

⒈  恐惧不安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曰:‘卿面何以汗?’ 毓 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至 永州 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过。”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人心惶惶,讹言一夕数惊。”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我三天不上办公厅,弄得厅里有点人心惶惶起来。”

⒉  匆遽。

宋 欧阳修 《记旧本韩文后》:“孔 孟 惶惶於一时,而师法於千万世。”
鲁迅 《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同一著作有几种译本,又何必如此惶惶上诉。”

国语辞典

惶惶[ huáng huáng ]

⒈  心中惶恐不安的样子。唐·柳宗元〈与杨诲之疏解车义第二书〉:「到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过,往来甚熟。」也作「皇皇」、「遑遑」。

⒉  匆促急迫的样子。

宋·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英语alarmed, anxious

法语agité, troublé, alarmé, paniqué

分字解释

※ "惶惶"的意思解释、惶惶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恐惧实习生对将面临的实习生活感到极度的担心和害怕,由于不知如何面对而惶惶不可终日。

2.于是,我们也不难理解,上头一抓作风整顿,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总是有一些人表现得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不搞虚套子、做花活,他们就失业了。

3.东北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鬼子惶惶不可终日。

4.实际上犯罪人逃避刑事追究后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对其无疑也是一种惩罚,这种惩罚包括道义与身心两个方面。

5.为了救世,恢复周礼,变“无道”为“有道”,他四处奔走,栖栖惶惶,提出“正名”的主张。

6.冬季是流感高峰期,再加上甲流病毒的骚扰,弄得人心惶惶,七上八下的。

7., 而一旦主人家势破败,平日里不可一世的狗也往往会现出穷窘之相,惶惶乎丢了魂魄,连脊梁都直不起来,整个一赖皮狗。

8.在冬天的寒冷里向往瑞雪,其实是以善良的心愿去迎接冬天的到来。既然冬天的寒潮都会不期而遇,一个心境坦然的人又何必为此而惶惶不可终日呢?唯有积极面对,人生才有超然脱俗的境界和意义。想必在世俗的浮华中重拾童年的纯真和善良,冬天的寒冷又将是一幅美丽绝伦的画卷……

9.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10.以及生活在堂皇与荒凉景象之间的市民的惶惶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