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

竹子

拼音zhú zǐ
注音ㄓㄨˊ ㄗˇ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竹子[ zhú zi ]

⒈  即竹。

⒉  竹笋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引证解释

⒈  即竹。参见“竹”。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黄竹子歌》:“江边黄竹子,堪作女儿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一面是画的几根淡墨水的竹子,竹树底下站着一个美人。”
沈从文 《边城》十三:“一个在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

⒉  竹笋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国语辞典

竹子[ zhú zi ]

⒈  泛指禾木科竹属植物。多年生常绿植物。茎细长,呈管状中空,绿色,有节,成熟者皮壁坚韧,各节间互生细长枝二条。枝梢生叶,叶片狭长,一端尖一端圆。地下茎可向上生笋,向四方蔓延。根出自地下茎各节的四周。花白色,极小,竹子开花后通常随即枯死。用途甚广,竹笋可供食用。

英语bamboo, CL:棵[ke1],支[zhi1],根[gen1]

德语Bambus (S)​

法语bambou

分字解释

※ "竹子"的意思解释、竹子是什么意思由吾读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龙堤”上还有一棵500多岁的大榔树,从远处看就像一把翠绿的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它的周围有许多翠绿的竹子簇拥着,好像许多小朋友围着榔树爷爷讲故事呢!

2.卧龙工作中心的副主任,张国强说到:“大熊猫对食物非常挑剔的,他们只吃新鲜的尖头竹,一只熊猫一天可以吃掉10到18公斤竹子。

3.他们自制的独弦琴全部都是用竹子做成,音色哀怨忧伤。

4.做人要像竹子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次小节。

5.竹子喜欢生活在南方,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地。在高山峻岭有土的地方就可以茁壮成长了。不用浇水施肥除草,而且竹子的生长速度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用了,所以,竹子是一种很好的经济作物。

6.大熊猫身子胖胖的,爱吃竹子,走路大摇大摆的,样子十分可爱。

7.墨绿色的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是那样的笔直,那样的清新淡雅,真是名副其实国画四君子之一啊!

8.溪水绿汪汪的,绵延千里,蜿蜒而下,成群结队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悠闲自得地追逐着,嬉戏着。小溪边是大片大片的滩林,一棵棵竹子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矗立在滩林里,像一位位守护着楠溪江的“守护神”。

9.秋天来临,树叶纷纷落下,但那翠绿的竹子还是那样的绿,它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像一支美丽的乐曲。松树结出了松果,一个个挂在树上,张望着那碧绿的池塘。池塘在秋风下,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10.特别是“翻簧”和竹丝镶嵌工艺,前者要将竹子软化至柔软如纸,像墙纸一样贴在墙壁上;后者则要求在“翻簧”的基础上用细如发的竹丝镶嵌出各种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