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嗫嚅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出处语出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汙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例子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明 方孝孺《游峨嵋》诗
基础信息
拼音zī jū niè rú
注音ㄗ ㄐㄨ ㄋ一ㄝˋ ㄖㄨˊ
繁体趑趄囁嚅
感情趑趄嗫嚅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度外之人(意思解释)
- 混世魔王(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解释)
- 冷若冰霜(意思解释)
- 故家乔木(意思解释)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释)
- 又红又专(意思解释)
- 慌里慌张(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婆婆妈妈(意思解释)
- 茕茕孑立(意思解释)
- 叽叽喳喳(意思解释)
- 打情卖笑(意思解释)
- 念兹在兹(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壮心不已(意思解释)
- 沉鱼落雁(意思解释)
- 纷红骇绿(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天相吉人(意思解释)
- 药石无效(意思解释)
- 流风馀俗(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末大必折(意思解释)
- 妨功害能(意思解释)
- 金蝉脱壳(意思解释)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 强取豪夺 |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 |
| 浪迹江湖 |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
| 不辱使命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 直截了当 |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 咄咄逼人 |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
| 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 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 俭以养德 |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 兵戎相见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开张扬。 |
| 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 翼翼飞鸾 | 指飞翔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