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搔腮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抓耳挠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例子饶鸿生那里经见过这种境界?直喜得他抓耳搔腮。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
基础信息
拼音zhuā ěr sāo sāi
注音ㄓㄨㄚ ㄦˇ ㄙㄠ ㄙㄞ
繁体抓耳搔顋
感情抓耳搔腮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焦急、生气、心乱等。
近义词抓耳挠腮、抓腮挖耳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失魂丧胆(意思解释)
- 无妄之灾(意思解释)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释)
- 穷途潦倒(意思解释)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释)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释)
- 名重一时(意思解释)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释)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百步穿杨(意思解释)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子继父业(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汲汲顾影(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万变不离其宗(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单刀直入(意思解释)
- 主人翁(意思解释)
- 流风馀俗(意思解释)
- 发人深思(意思解释)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逆道乱常 | 指违背道德纲常。 |
| 妇人醇酒 | 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记·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者四岁,竟病酒卒。” |
| 严刑峻法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 敏而好学 |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
| 极重不反 | 同“极重难返”。 |
| 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 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 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 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 量能授官 |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
| 奇货可居 | 奇货:珍奇的货物;居:囤积。囤积珍奇的货物;以备高价售出。比喻凭借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获取功名财利及其它好处。 |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 千真万确 | 真:真实;确:确实。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
| 北斗之尊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
|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