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二五而不知十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基础信息
拼音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注音ㄓ ㄦˋ ㄨˇ ㄦˊ ㄅㄨˋ ㄓ ㄕˊ
感情知二五而不知十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不动声色(意思解释)
- 冠履倒置(意思解释)
- 壮气吞牛(意思解释)
- 满天星斗(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一夕一朝(意思解释)
- 吸血鬼(意思解释)
- 发综指示(意思解释)
- 荒淫无耻(意思解释)
- 繁文缛节(意思解释)
- 野没遗贤(意思解释)
- 反面无情(意思解释)
- 困而不学(意思解释)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释)
- 饱食暖衣(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异宝奇珍(意思解释)
- 比众不同(意思解释)
- 室迩人遥(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勤学苦练(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释)
- 不合时宜(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痛痛快快 | 马上,毫不犹豫。尽情。 |
| 鸣锣开道 |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
| 信及豚鱼 | 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 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 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 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 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 孝子贤孙 |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 似曾相识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 妨功害能 |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 抗尘走俗 |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
|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
| 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
| 凿壁偷光 |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
| 泪眼愁眉 | 带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为痛苦哀伤的样子。 |
| 息迹静处 |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 独占鳌头 |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