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权纳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招权纳贿”。
出处《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例子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招权纳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何思明游酆都录》
基础信息
拼音zhāo quán nà lù
注音ㄓㄠ ㄑㄨㄢˊ ㄋㄚˋ ㄌㄨˋ
繁体招権納賂
感情招权纳赂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贪财。
近义词招权纳贿、招权纳赇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错综变化(意思解释)
- 谈笑风生(意思解释)
-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
- 个人主义(意思解释)
- 来去无踪(意思解释)
- 放牛归马(意思解释)
- 众多非一(意思解释)
- 旦夕之间(意思解释)
- 有胆有识(意思解释)
- 自己人(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惜指失掌(意思解释)
- 争先恐后(意思解释)
- 九霄云外(意思解释)
- 沤沫槿艳(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命与仇谋(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定国安邦(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闲情逸致(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二三其意(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细水长流(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 丑声远播 |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
| 炙手可热 | 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 旁征博引 | 旁:广泛;征:征求;博:广博;引:引证。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例证。 |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 下临无地 |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 败俗伤风 |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
| 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 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 无关紧要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 女生外向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 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 虑周藻密 | 藻:辞藻,措辞。密:缜密。思路严谨,措词缜密。考虑周到,辞采细密。 |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