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庐之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出处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
基础信息
拼音yǐ lú zhī wàng
注音一ˇ ㄌㄨˊ ㄓ ㄨㄤˋ
感情倚庐之望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多用于父母等。
近义词倚闾之望、倚门倚闾、倚闾而望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亲上作亲(意思解释)
- 绘影绘声(意思解释)
- 老实巴交(意思解释)
- 回心转意(意思解释)
- 取长补短(意思解释)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释)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学而时习之(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云天雾地(意思解释)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释)
- 惹事生非(意思解释)
- 吃不了兜着走(意思解释)
- 骨肉之亲(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胜友如云(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举止娴雅(意思解释)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
- 北斗之尊(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致知格物(意思解释)
- 有风有化(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 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 水中捞月 |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
| 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 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 短寿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 魂飞天外 |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
| 昏聩无能 | 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
| 材优干济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 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