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一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犹口口声声。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例子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yī kǒu yī shēng
注音一 ㄎㄡˇ 一 ㄕㄥ
繁体一口一聲
感情一口一声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口口声声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烽火连年(意思解释)
- 苦中作乐(意思解释)
- 故家乔木(意思解释)
- 刻骨铭心(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杜绝言路(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仁义道德(意思解释)
- 肝胆过人(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空口无凭(意思解释)
- 铺天盖地(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千丝万缕(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尽诚竭节(意思解释)
- 散言碎语(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似曾相识(意思解释)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释)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解释)
- 势在必行(意思解释)
- 顾影自怜(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 德容言功 | 见“德言容功”。 |
| 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样子)。 |
| 饮水思源 |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 空口无凭 | 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 |
| 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 心急如焚 |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 分路扬镳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 进谗害贤 |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 形形色色 |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
| 轰轰烈烈 |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
| 横拖倒扯 | 犹横拖倒拽。 |
| 鸡毛蒜皮 |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
| 小巫见大巫 |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