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焉不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有时道理不通,大家习焉不察,也就过去了。”
基础信息
拼音xī yān bù chá
注音ㄒ一 一ㄢ ㄅㄨˋ ㄔㄚˊ
繁体習焉不詧
感情习焉不察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习而不察
英语be too accustomed to something to call it in question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焦头烂额(意思解释)
- 挺身而出(意思解释)
- 艺高人胆大(意思解释)
- 乌合之众(意思解释)
- 胆如斗大(意思解释)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意思解释)
- 大树将军(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空口无凭(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风和日丽(意思解释)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释)
- 骨肉之亲(意思解释)
- 粗服乱头(意思解释)
- 十恶不赦(意思解释)
- 峨峨洋洋(意思解释)
- 事与愿违(意思解释)
- 龙驭上宾(意思解释)
- 知往鉴今(意思解释)
- 运筹帷幄(意思解释)
- 故态复萌(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欧风美雨(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金玉满堂(意思解释)
- 饿殍遍野(意思解释)
- 天下为一(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 囊萤映雪 |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
| 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 野心勃勃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 来踪去迹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 反老还童 |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 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 斗水活鳞 | 语本《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鳞”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 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
| 聪明伶俐 | 伶俐:灵活。形容小孩子头脑灵活;记忆力和理解力强。 |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 打开天窗说亮话 |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 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 有风有化 | 谓有教育意义。 |
| 冠履倒易 |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