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其友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出处《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例子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言念平生,求其友声,适我愿兮,共得朋从之道。”
基础信息
拼音qiú qí yǒu shēng
注音ㄑ一ㄡˊ ㄑ一ˊ 一ㄡˇ ㄕㄥ
繁体裘其友聲
感情求其友声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眼空一世(意思解释)
- 日日夜夜(意思解释)
- 裾马襟牛(意思解释)
- 男女授受不亲(意思解释)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意思解释)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女生外向(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黄钟毁弃(意思解释)
- 一览无余(意思解释)
- 圆凿方枘(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魂飞天外(意思解释)
- 群山四应(意思解释)
- 珠联璧合(意思解释)
-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解释)
- 意惹情牵(意思解释)
- 母夜叉(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广开言路(意思解释)
- 黯然神伤(意思解释)
- 鲜为人知(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 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顶嘴;稽:争论;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抓住对方话把;反过来责问对方。 |
| 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 寸步不离 | 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
| 坏法乱纪 | 破坏法制和纪律。 |
| 十全大补 | 药名。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 |
| 半吊子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 绊脚石 |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 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 不宁唯是 | 宁:请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 图穷匕见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 悲不自胜 |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 今夕何夕 |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
| 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
| 打开天窗说亮话 |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 有机可乘 | 机:机会;乘:趁。有空子可钻。指客观上提供了可以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机会。 |
| 留恋不舍 | 依恋着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别的情貌。 |
| 国士无双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
| 音容如在 |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