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 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 有去无回 |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
| 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 多情善感 |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 细水长流 |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
|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 面如土色 |
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 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 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 死胡同 |
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 |
| 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
| 地平天成 |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 一时无两 |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