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 坚强不屈 |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
| 望尘莫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 不骄不躁 |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
| 枝对叶比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 遁世离俗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 蝶粉蜂黄 |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
| 毁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 |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 藏形匿影 |
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 一场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 表里如一 |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 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 他山之石 |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