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 全科人儿 |
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
| 人才济济 |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
| 信及豚鱼 |
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 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 团团转 |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
| 祸国误民 |
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 |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 过门不入 |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