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法如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个便是铁呵,怎当那官法如炉。”
例子临安府差人去灵隐寺印长老处要可常。长老离不得安排酒食,送些钱钞与公人。常言道:官法如炉,谁肯容情。(《京本通俗小说 菩萨蛮》)
基础信息
拼音guān fǎ rú lú
注音ㄍㄨㄢ ㄈㄚˇ ㄖㄨˊ ㄌㄨˊ
繁体官灋如爐
感情官法如炉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国家法律如炉火般无情。
近义词国法无情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服牛乘马(意思解释)
- 草衣木食(意思解释)
- 不登大雅之堂(意思解释)
- 开门见山(意思解释)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意思解释)
- 从俗浮沉(意思解释)
- 前瞻后顾(意思解释)
- 无法无天(意思解释)
- 胆如斗大(意思解释)
- 动荡不定(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作乱犯上(意思解释)
- 正人君子(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羊质虎皮(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无稽之谈(意思解释)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释)
- 无所畏惧(意思解释)
- 跃跃欲试(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牛头不对马嘴(意思解释)
- 有风有化(意思解释)
- 风卷残云(意思解释)
- 势不可为(意思解释)
- 将错就错(意思解释)
- 黯然神伤(意思解释)
- 断子绝孙(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木本水源 |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 奇花异草 | 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
| 百川归海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 扫地出门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 绰有余裕 |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 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 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 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 缠绵悱恻 |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
| 拔苗助长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 半夜三更 |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 切树倒根 | 比喻彻底。 |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 迷离惝恍 |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 移日卜夜 | 指昼夜相继。 |
| 单刀直入 |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 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