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
基本解释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出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暂未找到成语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趁火打劫 |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
| 一视同仁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陌路相逢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难言;欲言情,又无情可言。” |
| 用心良苦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 秣马厉兵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 视微知着 | |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 经纬天下 | 《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
| 万里长城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