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的成语故事


口诛笔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基本解释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暂未找到成语口诛笔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口诛笔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闳意妙指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朝思暮想 宋 柳永《倾杯乐》词:“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安适如常 叶圣陶《线下 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色飞眉舞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皮开肉绽 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可想而知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自食其果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有权有势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从来有权有势的,多不得善终,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