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的成语故事


小中见大

拼音xiǎo zhōng jiàn dà

基本解释指从小事中可以窥见到更大的问题或更深的道理。

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暂未找到成语小中见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小中见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突飞猛进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进步文化的突飞猛进,虽有利于国家民族,虽有利于人民大众,但却是顽固派反动派的莫大的障碍物。”
迩安远至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一夕一朝 《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半吊子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不卑不亢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角巾素服
花言巧语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