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恩负义的成语故事


孤恩负义

拼音gū ēn fù yì

基本解释背弃恩义。

出处《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暂未找到成语孤恩负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孤恩负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开门见山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存而不议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视微知着
百无一是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光前启后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水中捞月 元 杨景贤《刘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十恶不赦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