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不如一静的成语故事


一动不如一静

拼音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基本解释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的典故

南宋时期,宋孝宗到西湖游玩看到飞来峰就问随他游玩的和尚僧端其由来,僧端把当年印度僧人验证飞来峰原本是西天灵鹫山的典故说了一遍。孝宗问为什么不再飞走呢?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谚语不是有‘一动不如一静’吗?”孝宗认为言之有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动不如一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上气不接下气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鹤立鸡群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扬幡擂鼓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材轻德薄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快心满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冠绝一时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表里如一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自命不凡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漫不经心 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