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火赴汤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蹈汤赴火”。
出处李瑛《深夜里发生的故事》诗:“五里远的山路,真正似蹈火赴汤。”
基础信息
拼音dǎo huǒ fù tāng
注音ㄉㄠˇ ㄏㄨㄛˇ ㄈㄨˋ ㄊㄤ
繁体蹈火赴湯
感情蹈火赴汤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蹈赴汤火
英语go to the stake(through thick and thin)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绝长续短(意思解释)
- 说雨谈云(意思解释)
- 恶衣恶食(意思解释)
- 臭名远扬(意思解释)
- 无时无刻(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鼻青脸肿(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语不惊人(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视死如归(意思解释)
- 光前启后(意思解释)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释)
- 倒裳索领(意思解释)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战战业业(意思解释)
- 粉墨登场(意思解释)
- 双柑斗酒(意思解释)
- 轻重缓急(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洗耳恭听(意思解释)
- 跃跃欲试(意思解释)
- 意惹情牵(意思解释)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意思解释)
- 书不释手(意思解释)
- 死胡同(意思解释)
- 风卷残云(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疾如旋踵 |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
| 隔靴搔痒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 罗掘一空 | 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
| 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 |
| 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 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 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 子继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 鹬蚌相争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 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
|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
|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 鸡毛蒜皮 |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
| 意惹情牵 |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