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人千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距:通“拒”,拒绝。形容傲气十足,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例子褒衣大袖,尧行舜趋,訑訑声颜,距人千里。严复《救亡决论》
基础信息
拼音jù rén qiān lǐ
注音ㄐㄨˋ ㄖㄣˊ ㄑ一ㄢ ㄌ一ˇ
繁体距人千裏
感情距人千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态度。
近义词拒人千里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祸绝福连(意思解释)
- 徘徊观望(意思解释)
- 阿谀奉承(意思解释)
-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意思解释)
- 全科人儿(意思解释)
- 沟满壕平(意思解释)
- 见多识广(意思解释)
- 长夜之饮(意思解释)
- 志满意得(意思解释)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释)
- 满山遍野(意思解释)
- 意气风发(意思解释)
- 疙里疙瘩(意思解释)
- 遁入空门(意思解释)
- 反老还童(意思解释)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救经引足(意思解释)
- 隳肝沥胆(意思解释)
- 谠言直声(意思解释)
- 绘声绘影(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便还就孤(意思解释)
- 结缨伏剑(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满园春色(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通今达古(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虑周藻密(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 不辱使命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 付之一炬 | 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 |
| 论黄数白 | 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 鬼烂神焦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 惊心动魄 |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 安眉带眼 | 长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样是一个人。 |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 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 黄雀衔环 |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 |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 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 生拉硬扯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
| 错落有致 |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